河南休闲农业资源的构成及其开发利用对策
鉴于我国发展休闲农业具有许多优越的条件,如农村自然景观多样、农业历史悠久、农耕文化特色资源和民俗资源丰富等,加上对休闲农业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既是体现一个地区休闲农业资源特色和竞争力的决定因素,故开发利用我国休闲农业资源、推进休闲农业发展,已成为农业研究的热点问题。
01 我国休闲农业资源的基本构成
开发休闲农业,要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利用农业资源,兴办休闲农业事业,然后逐步过渡到农、工、旅、文综合发展,从而创造出一般旅游景区无法与之媲美的休闲农业特色。目前,在我国发展休闲农业的过程中,不少地方忽视了对乡土性的保持和对文化的挖掘,过度进行城镇化和商业化开发,导致休闲农业资源遭到了很大破坏。因此,必须充分研究影响一个地区休闲农业发展的区位、物产、环境和文化等农业资源,从而促进休闲农业健康发展。
1. 区位资源
区位是发展休闲农业的前提条件,是一个地区最重要的资源之一。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时间观念的增强,旅游目的地距客源地的距离和时间成为了影响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通常在距离中心城区1——2 h车程的地带,发展休闲农业的成功概率较高。一般来说,我国大城市近郊的休闲农业基地交通方式灵活多样、快捷便宜,游客可以通过乘车、驾车、骑车、步行等多种方式到达旅游目的地,当天就可往返或安排双休日两日游。
2.物产资源
我国地大物博,各地农业物产不同。一般来说,物产资源不仅是当地区分于其它地区的重要的识别参照物,也是休闲农业中引发情趣的重要吸引物。因此,重视农业物产本身的特色及其在被消费过程中的附加值、在传递当地传统文化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对休闲农业的资源特色化具有重要意义。究其原因:购物是休闲农业产业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旅游消费中属于弹性消费,由于休闲农业和其它旅游的不同在于休闲农业实际上是一种生活体验式旅游,而休闲农业购物是生活的有机组成,故休闲农业购物不仅是经常发生的,而且是必需的,而我国广大农村出产的民间工艺特产种类多样、特色鲜明,大多因其具有浓郁的乡土特色而深受游客欢迎。同时,随着休闲农业的发展,与之有关的食品、日用品、工艺品等农村加工业也得到了发展,这可使闭塞的农村变得开放,进而刺激了当地特色物产的发展,特别是为休闲农业服务的农副产品、土特产品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深入挖掘休闲物产特色时,须创新休闲农业特产商品的设计,注重休闲农业特产商品的乡土性、地方特色和文化内涵。同时,要合理布局旅游购物设施,重点考虑休闲农业特产商品与游客的游览过程相结合,以方便游客购物。此外,要强化休闲农业特产商品的质量。
3.环境资源
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环境资源是农村区别于城市根本性、原生性的特色资源,且我国农村具有各种特色的原生性环境,故对环境资源的挖掘,应注重突显本地特色。例如,要想充分吸引游客,环境资源须具备差异化的特点;在挖掘环境资源特色的过程中,要立足于原生性,并对原有特色加以创新,以传达出生于斯、长于斯的乡土情结,使游客滋生出乡恋、乡愁、乡思、乡情,爱上这片土地,爱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农民;在进行各种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应确保这些建设能够与农村原貌保持一致。
4.文化资源
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各地的文化资源特色,不仅要体现特色鲜明的农村文化主题、文化节庆和宜人的居住环境等独特的文化氛围,而且要有良好的原住民素养和人文关怀的服务等朴实的文化情怀。因此,要通过对农业文化特色的挖掘、整理和包装,使当地的农业文化符号鲜明地显现出来,并要找到农业文化的人为载体和自然载体,使其得到传承和发扬光大。如盛行于我国农村的舞龙灯、舞狮子,陕北农村的大秧歌,东北的二人转,西南的芦笙盛会,广西的“唱哈”会等。
值得注意的是,在休闲农业发展过程中,当地的农业文化特色有时会与外来的文化产生一些矛盾的东西,故要力争达到文化融合、文化和谐和文化共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