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是什么?
改造农村、发展现代农业,不能仅靠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儿童,必须引进先进生产要素,培育新型职业农人。在农村空心化境遇下,“乡村振兴”从何谈起?“乡村振兴”战略又如何实施?
1 以“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重点,构建生态宜居的乡村发展新格局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事关广大农民根本福祉、农村社会文明和谐,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先锋战和突破口。近年来,各地农村人居环境建设取得显著成效:中央和各地不断加大投入扶持,计划“十三五”期间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目前全国通公路、通电、通电话的村基本实现了全覆盖,接近90%的农村通上宽带互联网;所有省份都提出了到2020年前完成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目标的计划,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建立了逐省验收制度;全国53.5%的村完成或部分完成改厕。但我国农村人居环境状况仍很不平衡,脏乱差问题在一些地区还比较突出,是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短板。要加快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以建设美丽宜居村庄为导向, 以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进一步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水平。
2 以“ 推动乡村产业兴旺”为重点,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重点和主力战。近年来我国现代农业稳步发展:2018年我国第一产业增加值64734亿元,同比增长3.5%;全国粮食产量达到6.58亿吨;科技进步在农业领域的贡献率2017年达到57.5%。但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农业发展方式粗放的问题日益凸显,农业整体利润水平较低,推动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十分迫切。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推动农业从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增强农业创新力和竞争力。
3 以“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为重点,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保障, 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战略的精神战。要深入挖掘、保护传承、创新性发展乡村文化,加大乡村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提升乡村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提高农村群众文化满意度,加快发展农村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在新时代焕发乡风文明新气象,进一步传承弘扬乡村优秀传统文化。4 以“激发乡村振兴内在动力”为重点,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农民是乡村振兴的主体和源源动力,只有广泛动员农民群众积极参与的乡村振兴,才是符合党和国家的发展宗旨、符合长远利益发展的乡村振兴。当前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不足:一些地方在推动乡村振兴过程中仍存在要项目、等资金、靠上级的情况;大部分农村“家底”不厚,除传统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村公益性资产外,能够获得经营收入、自我造血的项目普遍较少;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有待加强,村民自治程度不高,发挥农民主体地位和主战作用不够;乡村本土实用技能人才缺乏,农民自主创业、自我发展能力弱。因此,要通过增强乡村经济自我造血能力、完善乡村基层社会治理、提升农民知识技能水平,充分发挥亿万农民群众的主体性、积极性与创造性,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
相关文章